新兴场景点燃锂电产业需求,多家头部企业加速技术迭代

电动化浪潮下锂电“多点爆发”,固态电池成关键变量


随着全球电动化进程的不断深入,锂电池作为核心动力源,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。据深圳市高工产业研究有限公司(GGII)数据显示,2025年全球电力储能、乘用车、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等细分场景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超1.8TWh,而到2035年,这一数字将突破8TWh。电动化不再局限于传统领域,正加速向船舶、飞行器、机器人、工程机械等多元领域渗透,锂电行业迎来“多点爆发”的全新格局。


新兴应用场景对电池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。例如,eVTOL对能量密度、安全性和轻量化的严苛标准,机器人应用场景中对电池续航与稳定性的特殊需求,都成为推动电池技术革新的强大动力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、高安全性等显著优势,成为重塑电池产业格局的关键变量。


众多行业头部企业纷纷布局固态电池研发领域,加速技术迭代。亿纬锂能宣布,将在2026年实现生产工艺突破,推出能量密度达到350Wh/kg和800Wh/L的全固态电池1.0;2028年推出1000Wh/L以上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2.0产品 ,目前其固态电池中试产线已接近量产,围绕该产品已有较多客户接触。欣旺达也计划在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,2027年推出第二代产品。


材料企业同样在固态电池领域发力。容百科技已开发出适配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8系正极和9系正极,成本与现有材料体系相当且性能优异,达到行业领先水平,其中8系单晶固态正极材料S83L在2024年已实现吨级出货。孚能科技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已实现规模化出货,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在2022年成功装车,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30Wh/kg,循环寿命超过4000圈,预计今年量产,有望率先在低空经济、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商业化。


尽管固态电池前景广阔,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。在材料方面,电解质材料成本居高不下,正负极与电解质的界面稳定性较差,容易引发副反应并增加界面阻抗;工艺上,硫化物电解质对生产环境要求苛刻,加工难度大,电解质膜制造及复合工艺复杂。不过,随着材料创新与工艺迭代的加速,这些瓶颈正逐步被突破。


从政策层面来看,我国自2020年起将固态电池研发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,2025年明确提出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,加速技术成果转化,地方政府也纷纷推出专项扶持政策,引导资本与研发资源向固态电池领域倾斜。


展望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链的日益完善,固态电池有望在新能源汽车、储能等领域大规模应用,重塑动力电池产业格局,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
相关文章

18129611072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

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